女排故事何以動人心弦(金台隨筆)

王  瑨

2020年10月26日10: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這是一個濃縮中國人共同記憶的故事,至今仍然讓觀眾心緒激蕩。展現中國女排30余年奮斗歷程的電影《奪冠》上映以來,引發熱議。一記扣球,何以扣人心弦?女排精神,何以振奮人心?

  作為體育類型片,《奪冠》拓展了中國電影的美學維度和類型廣度,將動感的視聽語言與動人的故事情節熔於一爐,將角色成長的弧光與時代發展的脈搏融為一體,共情和共鳴由此而生。電影中,動作、術語專業到位,球球真扣﹔場景、道具細致用心,逐一還原。在競技體育的專業性和影片紀實風格的交融之中,影片創造出屬於排球運動的獨特電影語法,營造出“沉浸式見証”的觀影體驗。

  電影中,女排姑娘們神情專注、目光堅定。背弓拉開、奮力一擊的扣球,配合有序、銜接流暢的防守……行雲流水的動作,是“更高、更快、更強”的影像注解。當人們熟悉的女排姑娘在銀幕上一一出現,當中國女排訓練地之一的漳州訓練館被真實還原,當1981年世界杯決賽的最后四球技術動作、傳球走位被再現……這些被光影放大的細節,激活了觀眾心底關於女排的“獨家記憶”。“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已超越體育本身,承載著全民的期待、希冀和情懷。

  影片高揚的拼搏精神同樣激蕩人心。鮮花和獎杯,交織汗與淚。影片以中國女排三場標志性的比賽作為敘事節點,分別是1981年大阪世界杯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與美國隊之戰,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創輝煌。三場比賽結果的勝、負、勝,既構建了起承轉合的敘事結構,也觀照出中國女排30余年的跌宕沉浮。從這個角度看,電影《奪冠》的動情動人之處,與其說是“冠”,不如說是“奪”,不是表現“一定會贏”,而是表現“努力去贏”,是“証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體育精神與民族精神息息相通。《奪冠》緊緊圍繞著女排精神與中國時代變遷的互文關系展開。女排精神為何令人振奮?因為它背后不僅是一支傳奇隊伍的追夢史,也是每個拼搏奮斗的中國人的成長史,更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創造的時代精神的縮影。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的“五連冠”,與“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口號互相呼應,鑄就了改革開放初期昂揚向上的時代強音。時間在變,但女排精神始終未變,並在此刻寫下新的時代答案。

  巔峰背后的拼命硬干、身處低谷時的埋頭苦干、收獲榮耀后的重新出發,中國女排堅守初心、探索創新的奮斗歷程,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披荊斬棘、奮勇前行的精神氣質。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從容不迫、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何嘗不是一個民族走向復興的堅實底氣?

  女排故事為何能一直動人心弦?女排精神為何能歷久彌新?也許正如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時,報告文學《中國姑娘》的結尾所寫,“她們追求的目標是世界冠軍嗎?是的,又不盡然。她們一代一代苦苦追求的,是祖國母親的偉大前程。”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6日 05 版)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