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應社會關切中不斷深化體育改革

劉碩陽

2020年09月30日15:42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哨聲體育工作室
 

近日,在多項全國賽事中設置的體能測試引發熱議。從內部看,體能是中國運動員,特別是一些尚未達到世界一流水准項目的顯著短板,亟待補強﹔從外部看,不管游泳還是體操、擊劍、拳擊等等,最后似乎都變成了體能排行,看得人不明就裡。內外反差何以如此,值得探討厘清。

170.jpeg

預賽破亞洲紀錄仍無緣決賽,王簡嘉禾無奈倒在體測關。

“練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競技體育,體能是基礎,是共識。現階段,體能是軟肋、是痛點,特別是在那些相對實力薄弱的項目中,關鍵時刻體能“掉鏈子”屢見不鮮。在對項目發展態勢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體育界提出“補短板、強弱項”的指向很明確,就是針對體能不足的痼疾,將“三從一大,科學訓練”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真正鍛造出作風過硬、敢攀高峰的隊伍。由體能入手,也是體育界深化改革創新,更新發展理念的實招硬招。若與世界一流水准對標,在訓練理念、方法、成效諸多方面,體能作為基本功的代表,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把開啟上升通路的鑰匙。

正因為體能如此重要,對體能的探索、研究、實踐,也是世界體育發展潮流中的基礎性環節。競技體育項目繁多,差異極大,既有基礎體能,又有專項體能,不可一概而論。眼下激起熱議的,主要集中在基礎體能,因為這被視作各個項目的“必答題”“統考卷”。但即便如此,對基礎體能的考評、運用,也應有精准施策、“精確制導”的規劃。

比如,將既有比賽規則徹底改變,以體能決定晉級,和人們對這些賽事的印象相去甚遠,難免一頭霧水,以致眾議洶洶。體能在競技體育的評判體系中,是以“准入”為好,還是要直接介入“晉級”。至於象棋老將們也在體測之列,在此背景下,已成調侃談資。對這些問題的推敲,不僅深深影響著運動員的心態,也大大影響著外界的觀感。

885.jpg

在全國擊劍冠軍賽中,世錦賽冠軍孫一文因體能測試止步16強。

換言之,體能測試不能搞“一刀切”,但針對體能不足的痼疾,“切一刀”又勢在必行——如何把握“切一刀”,既要如同庖丁解牛,摸准脈絡,熟稔於心,精確走位﹔又要如同金針度人,提神醒腦、直擊要害、去蕪存菁。這考驗著管理部門的智慧與定力,就眼下正在持續推進的單項協會改革而言,也正是“專業人做專業事”的題中應有之義。

據悉,相關部門已在多方搜集意見,聽取反饋,吸納建議,並將融入下一步的改革方案中,不斷完善體能評價體系,更為科學合理地指導訓練與比賽,讓實招落實、好事辦好。

從改革的角度審視,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始終是體育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體育領域深化改革的顯著標志。賽事作為一種公共文化產品,大眾是否滿意、歡迎,是一個重要維度。體能的專業性,和大眾的接受度之間,不應是隔膜對立的關系。從內向外看,既要兼聽博覽、解疑釋惑,也要從善如流,調整因應﹔從外向內看,既有糾偏之力、也要有容錯之心。

畢竟,體育改革頭緒繁雜,有謀篇布局的大塊文章,也有落子推敲的反復斟酌。隻有做好科學研判,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內外良性互動,“開放辦體育”的改革理念才能生根開花。

在回應社會關切中不斷深化體育改革,讓改革者的方略與大眾的感受同頻共振, 為體育改革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凝聚發展合力。當下,體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要啃“硬骨頭”,必須拿捏好破與立的關系。此番體能之議,從積極的角度看, 在持續的討論、回應、改進中,期待最終能成為各方匯聚共識,為中國體育夯實前行之路的一次務實創新之舉。

(責編:楊磊、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