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這裡有份體教融合的“實操手冊”

劉碩陽

2020年09月29日09:51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哨聲體育工作室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有望為體育和教育工作打開新局面。作為全國范圍內體教融合相關工作起步較早的地區,上海市多年來已在此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積極的嘗試,也收獲了寶貴的經驗與成果。上海市體育局原副局長郭蓓曾長時間主抓體教融合工作,人民日報體育將她的部分實踐經驗稍作整理,分享給各位讀者。

 

文化教育:補課追到國家隊

01 體校學生參加PISA測試不落下風

上海市體校的文化教育是什麼水平?我可以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2012、13年左右,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對全國71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做了文化考試,初二年級我們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是第一名。

還有一項考試,上海學生是參加世界上的PISA測試的,一直得第一名。有一年,我們上海市第二體育運動學校整建制被抽去參加這個測試,結果上海還是第一名,這就說明我們體校的孩子至少沒拖后腿。

(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進行的15歲學生閱讀、數學、科學能力評價研究項目,有“教育界的世界杯”之稱。從2000年開始,每3年進行一次測評。上海是中國內地第一個正式參加該項目的地區。)

02 告別圈養式的“三集中”模式

取得這樣的成績,和我們始終堅持把文化教育放在首位是分不開的,為此我們也是絞盡了腦汁。

上海現在大概有40多個體校,2004年的時候,我們就要求中心城區的區一級體校不再搞“三集中”(學習、訓練、住宿三集中)了,讓原來“圈養”在體校裡的學生回歸到社會去,到普通中小學去讀書,和同齡人一起接受同樣的教育,回到家庭裡。

市一級體育運動學校的文化教育,我們做了非常大的改動。我們和教委聯手,讓優質學校托管體校的文化教育,請上海的一些名牌學校幫助我們的體校進行文化教育。具體而言,就是名牌學校會派一名副校長過來任我們體校的副校長,他帶著自己的教學團隊,語數外的一些特級教師都過來。

這是怎麼來的呢?我當時去找了市教委,他們有個工程,就是讓市中心的優質學校去幫助郊區的薄弱學校,我說我們體校也是薄弱學校,教委說你們又不在郊區,你們納不進去。但我說我就是要納進去,最后教委被我們感動了,也讓我們享受了這個政策。

根據這個政策,教委出一部分經費補貼優質學校,讓他們派教師團隊過來,我們也出一部分經費給他們做補貼,雙方一塊來做這個事情,所以市裡面的兩所體育運動學校,就能得到教委的教育團隊扶持。

照理來說,人家一般就是做一個輪次3年時間,但是給我們做了三輪。大家能夠看到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開始想來市級體育運動學校,而且來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家長覺得很好,升學率很高,以后哪怕不到專業隊去,也可以讀大學。

03 體校學生的身份首先是學生

為何如此重視體校的文化教育?這需要我們轉變理念。體校在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方面確實做了重要貢獻,但是后來碰到了很多問題,越來越萎縮。體育事業要發展,體校必須要改革。

首先我們要想,體校的學生,他的身份到底是什麼?我們認為體校的學生首先是學生,然后才是運動員。不能以犧牲運動員文化學習、影響他們終身發展為代價去拿金牌,你要辦好體校,一定要平衡好學習和訓練的關系。

在小學階段,不管市級體校區級體校都沒問題,但是為什麼到了初二就開始有分水嶺了?因為到了這個階段,學生的學業壓力陡增,而恰恰這個階段也是競技訓練重要的提升階段。對學生來說,學習和訓練雙方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不少的學生和家長就面臨著艱難的選擇。2選1,要不就放棄文化學習,跑來搞體育,要不就放棄體育,去參加文化學習,這樣對教育發展也不好,對體育發展也不好。

我就反復跟孩子們講,你的身份首先是學生,我們要為你的終身發展負責,所以必須加強文化教育。

04 到國家隊“送教上門”

其實不只是體校學生,哪怕已經進入到上海市專業隊的運動員,我們也向他們強調義務制教育階段你必須要讀書。所有處於義務制教育階段的專業隊運動員,我們每周都要給他們上三四次文化課,一直堅持到現在。

到了高中階段,專業隊運動員每周都要求必須上兩次課,哪怕進到了國家隊,我都會派老師到北京去給他補課。

當時我也專門申請了經費,我說我要送教上門到國家隊,不然我的國家隊的運動員就要往回跑。當時單單一個游泳隊上海就有20多個人在國家隊。於是我找了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我說你的電教室能不能讓我用來遠程教學?他們說可以,后來因為網不好,我就又給運動員送教學光盤,然后再組織團隊去。比如上海帆船隊一年四季在外面,平時上網課,我也組織教師們階段性地去給他們補課。

社會參與:體育也能“送外賣”

05 “地方標准”大幅擴充教練員

2016年我帶一支上海青少年足球隊去德國訪問,跟我們一塊去的還有孫雯,她當時在我們上海足協,還有體校校長等人。

我們到了北威州,那兒有兩個足球協會。在其中一個協會,我就問他,你有多少足球教練員?他說兩萬,我嚇了一跳,我說你一個協會能有這麼多教練?他說我有1500個足球俱樂部。我們到了其中一個俱樂部,在礦山的旁邊,比較窮,場地也一般,我問俱樂部有多少個教練,他說一共24個,全職的4個,兼職的20個。

又回到前面北威州足協那裡,他反過來問我有多少足球教練,我說兩百,他也嚇一跳,其實就這兩百還包括了上海幾支職業球隊的教練在內。后來他說了兩句話我終身難忘,第一句是“2400萬人隻有200個足球教練,你們還搞什麼足球?”第二句是,“那我們就不怕你們了。”

我心想,本來你們德國足球也用不著怕我們,但是回來我就開始琢磨,怎麼樣在不增加體育系統教練員編制的情況下,大量地增加青少年的教練。體育系統的編制肯定不能增加,但當我需要2千個、2萬個足球教練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我當時也比較大膽,我問孫雯,足球教練員的培養體系是怎麼樣的?她說中國足球協會分ABCD級教練員,草根就是D級。我說那你就多辦草根班,她說辦班要申請,我想那我們自己搞一個,先搞個地方標准我們試試看。

后來標准一推出,報名非常火爆,名額可以說是秒殺,耐克門店的員工來報名,IT公司的工程師也來報名,說自己在大學的時候是足球隊的,禮拜六禮拜天我是有時間的,我願意來教孩子踢球。一年辦十期都不夠。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上的教練員增長率這麼高,后來從足球、籃球推廣到了好多項目。

06 政府採購社會培訓,名額又一次“秒殺”

光靠我們體制內的200名足球教練是做不了這麼大范圍普及的,這就和政府購買服務挂鉤了。我們先在三大球做嘗試,當時拿了500萬來做政府的公益培訓。怎麼確定採購的資質?首先你要有場地,第二你要有教練資質,體育系統的教練員、學校的體育教師,或者擁有省市以上協會頒發的教練証書都可以,這時候我們上海市各個協會的証書就管用了。

他來申報的時候,我們來審核他的教練夠不夠格,要求他上十堂課。當時三大球做試點,每個試點補貼6萬塊錢,最少要招25到30個隊員,十堂課的話要麼不收費,或者最高收費五百塊。500塊是什麼概念?我去考察了幾個培訓點,社會上的一場足球課是200塊錢,有的是150塊錢,有的還更貴。那麼這個500塊錢十堂課,相當於一堂課隻有50塊錢,有的地方還送球員一件背心短褲,有的拿到政府6萬塊錢夠了,就不收費了。這種公益培訓一推出來,名額又是秒殺,受到了非常熱烈的歡迎。

這樣才能做到每年有這麼多的孩子在暑假寒假動起來,或者常年動起來,這就是政府購買服務,光靠我體育系統的幾百個教練,不吃飯、不睡覺也做不到。

上海楊浦區少體校與楊浦森林騎士俱樂部展開合作,雙方共同培養和挖掘優秀運動員苗子

07 舉辦青少年賽事不分“體制內外”

做青少年體育賽事也是類似的道理。現在我們的青少年體育協會,32個理事裡面體制內佔了一部分,社會上的佔了大部分,搭建各種各樣的賽事平台,開始我們是針對青少年,后來又到了幼兒層面,比賽很多。

雖然我們2001年成立了青少年訓練管理中心,但是有很多競賽我們都是逐步委托協會來做的。當時還不知道有政府採購的說法,但是我們已經跟他們委托得很清楚,給你多少錢,對你的要求是什麼,你的責任又是什麼,我們最后的評估是什麼等等。后來有了政府採購這個概念,我們覺得很順,因為很多的比賽就是這麼做的。

有一個籃球比賽,我們自己的籃球協會和社會上的機構同時來投標,結果就給了社會上的機構,沒有給籃球協會,大家感到很震驚。后來籃球協會反思自己,之前不太重視做標書,需要改進,這就很好。

08 “點菜式”體育配送進社區

我們還搞了體育配送,叫你點我送。上海幾百個社區,到了暑假,某個社區說經過征求大多數居民的意見,孩子要學打羽毛球。好,他就可以像點外賣一樣“點菜”。有的社區說我們這裡孩子要學跆拳道,有的社區說孩子要學游泳。都點上來,然后我們就委托社區體育協會做配送,我們的體校教練,還有各個高校、中小學的體育老師,他們不是放暑假了嗎?協會就把他們組織起來“配送”體育服務。就是你點什麼項目,就給你配送進去辦培訓班,免費的或者是低收費的。

這些非常受家長和孩子歡迎。因為這也是一種學會體育技能的方式,這也是體育局出錢,通過協會購買服務。光去年大概就配送了四五百期(培訓班),辦一期三四天的話,四五百期也覆蓋到了很多項目和孩子。

這樣我覺得是多方共贏,第一提高了這些培訓機構的素質,原來有些亂,有的教練沒有資質,趕快來參加我們的培訓考資質﹔也沒有什麼教學大綱,我們教他怎麼做教學大綱,培訓的質量我們還有人監督。其次,對家長來說減少了支出,孩子有地方去學體育技能了。對體育部門來說,雖然花了錢,但是有更多的孩子動起來了,他學到技能了,增進了健康。

09 殘疾孩子也能參加培訓

有一個很感人的例子,有個社會培訓機構參加了我們的招標,結果我們的殘疾人協會找到他們,問能不能給這些殘障的孩子做培訓?培訓機構說之前沒做過類似的,但殘疾人協會很誠懇,說這些孩子需要體育鍛煉,那就試試吧。

那一期培訓剛開始,10個孩子,5個教練加上5個家長,第一節課,那些孩子根本不聽你的,到處亂竄亂跑,停都停不下來。到了第二節、第三節課,孩子有時候偶爾停下來瞟你一眼。到了第四節、第五節課,孩子們開始跟著教練晃悠晃悠地踢球了。到了第七第八節課了,孩子開始喜歡了,東一下西一下有模有樣的。十節課過去,培訓結束,孩子反而不肯走了,於是殘疾人協會馬上又跟他們俱樂部簽約,下次繼續讓你做培訓,俱樂部也高興,他有政府補助,生源也來了,這就是多方共贏。

體教融合:要學會換位思考

10 上海的體教互助“雙八條”

上海市的體教融合工作啟動得比較早。1999年的時候,我們搞體教結合,當時的上海體委和上海市教委就出台了關於上海市體教結合工作的若干意見,那個時候講就是把運動隊辦到有條件的學校中去。我們的排球世界冠軍李國君就一頭扎進了進才中學去當教練,辦高水平運動隊。

2012年,市委市政府召開體教結合工作會,我們出台了關於深化體教結合工作的意見,圍繞四個方面,學生體質增強、后備人才培養、運動員文化學習、體教結合機制及保障措施的完善。這次意義在於突破了傳統的體教兩家一般性的工作思維方式,不隻局限於后備人才這一項工作,而是把它作為提高上海市學生健康水平和促進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這個文件規定了以體育為主、教育配合的8項工作,另外還有以教育為主、體育配合的8項工作,所以我們叫“雙八條”。

2016年上海市體教結合大會,出台的文件叫《上海市體教結合促進計劃2016—2020》,就是我們體教結合的2.0版本,指導思想就是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多元共治20個字。明確了體教雙方在十三五期間各自要完成的10項任務,更多地融合了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教委的體育課改怎麼幫忙,體育后備人才怎麼跟你融進來,大家怎麼共同策劃比賽、建立競賽平台方方面面。

11 督導跟上很重要

體教融合的文件裡面講到了督導,我覺得這方面非常重要。我們通過聯合督導是嘗到了甜頭的,從2015年開始做試點,在兩個區對區政府做了督導督政。以前我們體育局到下面區縣去聽匯報的時候,是區體育局對著我們匯報,教委下去的時候,是區教育局對他們匯報,我們進行聯合督政以后對區政府督政,副區長坐在那裡,區教育局文化局財政局等等都在,我們就問,你的體育老師配備足了沒有?你的體育教練待遇怎麼樣?你的學校體育場地規劃是否到位?

區的各個部門就都非常重視這件事情,區人大代表也在在旁聽,問我們這個區的學生體質到底怎麼樣,體育課開足了沒有,運動水平提高了沒有,我覺得這個非常有效果。所以到了2017年的時候就把這個督導正式納入了我們上海市對區縣政府2015到2020年區縣政府依法履職的綜合督政項目,這個力度就大了。我就覺得這種融合要自上而下地把頂層設計做好,然后政策出台,然后加強督導,這個事情才做得成。

12 要善於搭政策的“順風車”

上海體教融合開展得不錯,這和教委對我們體校非常支持是分不開的。我們以前的思路光是叫人家教委為我們服務,教委就會覺得我老是在為你付出。后來我就想了個辦法,我就覺得要用教委的政策來做我們的事情,這個很重要。

比方說,教委當時要搞實訓基地,我叫市體校去申請,實訓基地撥款不少,一次就有400萬到800萬。開始教委的專家跟我講,你們怎麼能算是面對全市的?我說我們是面對全市的啊,你看我這兩所體校,我都對全市的傳統校的體育老師進行培訓,而且青少年的選才育才測試我們也是幫他們做,給他們辦培訓班。他們說這倒是。光這一項我們兩所體校就得到了很多經費。

你要老叫人家給你一個特殊政策,人家覺得很費勁。所以我就經常在他現有的政策裡去找,現行的政策搭教育改革的順風車,那麼教委就會覺得很順暢,校園信息化建設、校安工程、實訓基地、優質學校托管,我們都搭上車了,經費就拿到了。

13 教練員來源多元化了

從體育系統角度出發,做好體教融合,我覺得要換位思考,要更主動地融入。學校體育發展的困難是什麼?是師資、是專項水平、是能力,他在做體育課改,他搞校園足球、搞競賽有困難,那我們就拆籬笆,去幫他做這些事情。

上海市體校的選才育才中心專家團隊,不僅僅是服務我們的體校,學校辦的高水平運動隊,我們也去幫他做各項保障測試、科研的支撐,給他們開講座。我們整個的教練體系也是對教委融合的。體育傳統校的體育教師要提高專項水平,我們就跟教委聯合辦班,然后我們教練員培訓也是對他們開放的。所以我們現在都講青少年體育的教練員,體校的教練員,學校的教練員,我們對他們進行統一的培訓,平台開放一視同仁。

現在教練員注冊情況也很有意思,我覺得挺好,可以看到青少年體育的教練員結構在發生變化。原來全是體育系統內,然后通過我們逐漸對傳統校老師開放培訓等等,體育系統教練員所佔的比例降低了。為什麼呢?因為體育系統教練編制是有限的,上升是緩慢的,從2011年到2017年,我們從700多個人漲到了900多個人。但是同時在我們這裡注冊的教練員來自教育系統的越來越多,到2017年的時候,教育系統注冊的教練員已經佔到了30%,我們體育系統的教練隻佔50%。我們還對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機構開放,我們的教練培訓也讓他們來參加,現在社會上的培訓機構的教練員比例在上升,社會聘任的教練2016年隻佔20%,到了2017年社會聘任的教練員,在我們注冊的就大大增長了。2011年到2017年的教練員增長率我做了統計,體育系統編制教練的增長率是26.7%,教育系統的帶訓教師的增長率是90.27%,社會外聘教練增長率是133.75%。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們青少年體育的培訓要多元化,要拓寬青少年體育培訓的渠道。我們40多所體校,700多所體育傳統校,社會上將近300多個青少年俱樂部,這都是我們的后備人才培養的陣地,所以我們體育教練員培訓對他們都是開放的。這樣家長就可以選擇了,有的就可以去俱樂部練,有的就在學校裡面,有的在體校裡面。即使在學校裡面練,很多教練是我們體校的教練,這就是融合。

14 從“撈人運動會”開始探討標准

之前講過,有的學生在學校上了十幾年體育課,一項體育技能都沒學會,一大問題在於缺乏標准,這也是體育可以和教育部門一同做好的事情。

上海堅持了20多年的人人學會游泳計劃,體育局每年拿出12萬塊錢搞些游泳池,然后學校三年級以上學生都來學。有一次鬧笑話,去看孩子們表演游泳,結果游到一半沉下去一個,趕快撈起來,然后游到一半又沉下去一個,再撈起來。我說怎麼成了撈人運動會了,后來一問什麼叫學會游泳不知道,反正一口氣出去悶著頭游,不會換氣,正好游到中間掉下去,就得趕快撈起來。

我趕快去問游泳協會的專家、國際裁判,什麼叫學會游泳,他說,可以向任何方向游25米視為學會游泳。我說你的依據呢?他說你在一個50米的池子裡,會游25米就可以向任何一邊游過去。我一聽好像有一定道理,所以我后來說你們要建立標准,游到25米,什麼姿勢不論,自由泳,蛙泳,踩水都可以,25米學會換氣等等。然后我就跟教委一直講這個故事,我說你們要制定標准,后來上海市教委就委托上海體育學院,先做了11個項目的標准。我們教練進校園,其中一條就是為他們提供專項技能培訓的服務。一個是為體育課改服務,一個是為學生學會專項技能服務,為他增強體質服務等,這些都是專項服務。教委說挺好,他們也花了大量的力氣做標准、做測試,體教雙方一塊來推動,這就蠻好。

(郭蓓口述,劉碩陽整理)

本期編輯:李洋

圖片來源: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公眾號

(責編:楊磊、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