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運動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踏板飛行 挑戰極限(時尚體育項目引領新風尚②)

本報記者  范佳元

2020年09月15日07: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滑板逐漸從小眾項目發展到時尚運動,如今正迅速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以成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為契機,滑板運動加速進入大眾視野,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走進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原力街頭時尚運動能量館(以下簡稱原力街頭),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巨型“大碗”,它的四周分布著用來模擬街頭地形的斜坡、台階、扶手、道牙等道具,場地內弧線與直線交錯出幾何美感,滑板手們正在訓練。隻見他們操縱著滑板或騰空旋轉,或變速轉向,令人目不暇接。

  滑板運動起源於上世紀中期,一塊木板加4個輪子,結合街頭地形特點,滑板手可以滑出許多花式動作,比賽過程中根據動作的難度和速度進行評分,得分高者獲勝。上世紀90年代左右,滑板運動進入中國。如今,這項運動正迅速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反復嘗試直至成功,滑板運動擁有獨特魅力

  站在原力街頭的“大碗”邊沿,正在進行碗池練習的涂璧瑋顯得有些猶豫。從“碗口”到“碗底”垂直高度約2米,盡管戴著頭盔和護具,但嘗試在這個高度上做動作對隻有9歲的孩子來說還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你一隻腳踩實滑板,另一隻腳向外伸出去(虛踩滑板),堅持10秒以上,我沒說停你就別下來。”教練韓思宇希望這個“半身懸空”的練習能讓涂璧瑋克服他對於高度的恐懼。

  20歲的韓思宇玩滑板已有7年,剛接觸滑板的第一個月就摔傷了,“我一直說自己沒事,就怕媽媽不讓我繼續滑了。”韓思宇說。對滑板手來說,摔倒是家常便飯。“高手都是摔出來的”,這是滑板圈的共識,也是水平進階的必經之路。

  北京燃燒冰滑板俱樂部創辦於2006年,負責人楊洪星介紹說:“滑板手都有自己的目標,盡管也欣賞和借鑒別人的技術,但最后都是磨練自己,塑造自己的風格。”

  滑板,是屬於街頭的運動。普通人眼中的斜坡、台階、欄杆等各種地形,在滑板手看來都是絕佳的征服對象。面對一個接近10米的下坡,如果用正常速度作出一個“尖翻”(帶板騰空跳躍動作),韓思宇自信能一次成功,但他要挑戰最快速度。“滑板手就是要擺脫舒適區。”韓思宇說:“一次不行就多次,一天不行就幾個月,磕到底”。反復嘗試直至成功,這是滑板運動的魅力所在。

  滑板運動炫酷時尚,往往令年輕人一見傾心

  原力街頭負責人陳龍出生於1977年,15歲時擁有了第一塊滑板。“那時候,滑板是最時髦、最超前的運動,周圍都沒什麼人玩。我們隻能通過模仿影視作品,或者與各地滑板手書信交流來提高水平。”陳龍說。

  經歷30年的發展,滑板運動在我國依然屬於小眾項目,但隨著健身意識的提升,人們對健身項目有了更多個性化選擇,滑板運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很多家長也願意讓孩子嘗試這種新潮運動。“在我們那個年代,年輕人十六七歲才開始接觸滑板,現在提早了10歲左右,家長主動送孩子來學,除了強身健體之外,也希望借此磨練孩子的意志品質。”楊洪星說,目前燃燒冰俱樂部在北京有3處教學點,學生超過千人。

  滑板運動炫酷時尚,往往令年輕人一見傾心。開學前夕,長春大學大四學生張晉銘利用轉機的空當,專程到燃燒冰俱樂部“打卡”。如今不少大學都建立了滑板社團,張晉銘因此結交了許多朋友。“以前我非常害怕失敗,但是自從接觸滑板之后,我覺得失敗一次也沒那麼可怕,隻要有重來的機會,一切都可以再努力、再出發。”

  成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迎來發展契機

  2016年,國際奧委會宣布包括滑板在內的5個大項成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此為契機,滑板加速進入大眾視野,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11歲的黃恩載練習滑板約有一年時間,在此之前他已經接受了3年多的單板滑雪訓練,並在北京市的比賽中獲得名次。相似的運動機理讓黃恩載對滑板產生興趣。“最開始主要目的是把滑板作為非雪季的輔助訓練,后來發現他挺喜歡滑板,就經常練習。”黃恩載的父親表示,滑板運動進入奧運會,培訓機構和大眾開始重視滑板,練習氛圍更濃、賽事活動更多,對孩子學習交流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創建原力街頭之前,陳龍一直從事與滑板相關的銷售、場地建設、賽事組織運營等工作。參與滑板運動的人數近些年一直處於穩定上升態勢,他2019年下決心建立一個實體教學培訓機構。原力街頭佔地2000平方米,奧運會滑板比賽項目街式滑板和碗池滑板都包含其中。“我們覺得是時候要建個設施較全的場地了,為新一代滑板手提供更好的訓練保障。”陳龍說。

  楊洪星認為,滑板運動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對增加滑板場地和提升滑板手技術是好事,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打造滑板賽事體系。“滑板運動擁有獨特的運動文化內涵,在越來越多社會力量參與的情況下,還要做好長遠規劃。”楊洪星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5日 15 版)

(責編:郝帥、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