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下個賽場再見

本報記者 劉  峣

2020年07月08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5年5月17日,林丹在廣東東莞舉行的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決賽后跳起慶祝勝利。他在男單比賽中以2比0戰勝日本隊選手上田拓馬。

  2016年8月17日,林丹在裡約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1/4決賽后慶祝勝利。

  2012年8月5日,林丹在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決賽中戰勝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奪得冠軍后在頒獎儀式上敬軍禮。

  2016年8月19日,林丹(前)和李宗偉在裡約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半決賽后擁抱致意。

  2019年4月25日,林丹在湖北武漢進行的2019年亞洲羽毛球錦標賽男單第二輪對陣中國台北選手周天成的比賽中。

  “2000—2020,整整20年,我也要跟國家隊說再見了,原來說出口真的很難。”

  7月4日,中國羽毛球名將林丹宣布退役,結束了自己長達20年的國家隊生涯。叱咤網壇的“超級丹”,就此“隱退江湖”。

  有過少年得志的鋒芒,也有過折戟雅典的低谷﹔經歷過奧運連冠的巔峰,也經歷過老將遲暮的掙扎……如今,37歲的林丹選擇瀟洒轉身,走向新的人生“賽場”。

  

  超級丹  冠軍榮耀

  “走過四個奧運征程,一直沒有想過離開,也不願去想。我把一切都獻給了這項熱愛的運動。”在退役聲明中,林丹寫道。

  20年前,當尚未成年的林丹入選國家隊時,中國羽壇正遭遇嚴重的人才斷層難題。進入國家隊后,少年得志的林丹隻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便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進入雅典奧運年,林丹在五站公開賽上拿下四冠,為自己贏得了“超級丹”的稱號。

  然而,在職業生涯的第一屆奧運會上,初出茅廬的“超級丹”就遭遇了首輪出局的滑鐵盧。自我滿足、有點飄了——分析林丹敗因時,時任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直言,“如果今年他不是21歲,那遺憾就大了”。

  雅典奧運的失利,成為了林丹崛起前的第一課,也是最后一課。2008年,林丹在北京奧運會一騎絕塵,完勝李宗偉奪得男單金牌。那時的林丹已經越來越成熟,在賽場上也更有王者之風。決賽勝利后,林丹向觀眾行軍禮,隨后扔掉鞋子、沖向看台的場景,早已定格在無數體育迷的心中。

  2012年倫敦奧運會衛冕后,當很多人開始為林丹“規劃”退役后的職業時,林丹卻堅定地留在了賽場。“我必須付出更多,因為很多人想戰勝我。”僅僅休整了不到一年,林丹便重新站上賽場。2016年裡約奧運會半決賽,年過不惑的林丹不敵李宗偉。那一年,小將諶龍最終奪得金牌。屬於林丹的時代,正在悄然落幕。

  進入東京奧運周期后,林丹仍在堅持,但競技能力的下滑已難以阻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奧運會推遲,林丹的奧運夢想也就此終止,最終做出了退出國家隊的決定。

  “‘堅持’,每個煎熬的時刻我對自己說,讓自己的體育生涯可以拉得更長一些。比起年少單純地追求名次,這些年我更想挑戰一個‘老’運動員的身體極限,實踐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林丹寫道。

  從年少到“年老”,林丹的成就已足夠耀眼:兩奪奧運會男單冠軍、5次問鼎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男單冠軍﹔作為主力隊員奪得6次湯姆斯杯冠軍、5次蘇迪曼杯冠軍……“超級丹”的20個世界冠軍頭銜迄今無人企及。

  林李戰  永遠的對手

  “感恩國家成就了我,感恩教練栽培了我,感恩家人陪伴著我,感恩球迷們支持著我,還要感謝優秀的‘對手’們激勵著我。”在林丹的職業生涯中,“對手”的故事同樣精彩。其中,“林李”長達14年的對話與傳奇,最令球迷依依不舍。

  得知林丹退役的消息后,李宗偉寫道:“我最偉大的對手林丹,三缺一很久了,為你驕傲。”“我們知道這一天終會來臨,這是生命中沉重的時刻﹔你優雅地拉上了帷幕,在這片我們驕傲地為之奮斗的場地上,你就是國王﹔你是四個人中最后一個退役的,在沉默的眼淚中。”

  林丹、李宗偉、丹麥的蓋德和印尼的陶菲克曾被稱作羽毛球“四大天王”。世界羽聯稱,林丹退出國家隊標志著“羽毛球歷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最為星光熠熠的時代之一”。

  在羽毛球的“黃金時代”裡,林丹與李宗偉曾交手40次,並奉獻了諸多精彩對局。2008年和2012年奧運會決賽,林丹兩次擊敗李宗偉奪冠﹔2016年裡約奧運會半決賽,則是李宗偉贏得了勝利。

  “每次失利后當我重新開始訓練時,林丹總在我的頭腦中。我知道如果我想要贏得重大賽事的冠軍,就必須戰勝他。”李宗偉說,“哪怕我都練抽筋了,我還是會跟教練說我要繼續,因為林丹在等著我。我總是會想到他。”

  偉大的對手造就偉大的友誼。2013年廣州世錦賽決賽,李宗偉因脫水導致體力透支,不得不放棄比賽。作為勝者的林丹並未大肆慶祝,而是與工作人員一同將李宗偉抬上擔架。事后,李宗偉說,兩人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對手。

  時光和年齡阻止不了老將對羽毛球的熱愛。隨著職業生涯步入尾聲,一時瑜亮的兩人有了越來越多的理解和友情。去年,李宗偉因罹患癌症宣布退役,林丹分享了一首《朋友別哭》並寫道:“獨自上場,沒人陪我了。”

  而今,一個時代落下帷幕。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他們或許還會相逢。

  下一站  發揮影響力

  “37歲的我,體能和傷痛已經不再允許自己和隊友並肩作戰了。之后的日子,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會去尋找新的‘賽場’。”

  林丹會如何續寫自己的故事?就像關注姚明、劉翔、李娜一樣,人們也會一如既往地關注著這名中國體育偶像的人生“下一站”。

  事實上,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林丹從未停止過賽場之外的探索。2008年,《紐約時報》曾這樣解讀這個中國羽壇的“一哥”:他是一個運動員﹔他是一個名人﹔他閃耀在廣告界﹔他拍攝超酷的照片﹔他自己寫博客……運動員之外的多元身份,造就了林丹超越體育賽場的影響力。

  2015年,林丹成為在中國羽毛球隊已有裝備贊助商的情況下,首個與另一家贊助商合作的現役國羽球員。如何在保証成績的前提下拓展運動員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林丹曾身體力行地探索過,也遭受過不少質疑。經歷了年少輕狂的莽撞和人到中年的領悟,放下球拍的林丹或許會有更多思考和更理性的規劃。

  不過,無論如何選擇下一個“賽場”,很多人希望林丹依舊和羽毛球站在一起。中國羽協主席張軍表示,希望林丹退役后的新生活一切順利,也希望他不要遠離羽毛球,以新的方式繼續為推廣羽毛球運動而努力。

  照片均由新華社發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