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体操世锦赛高低杠冠军

范忆琳:为大场面而生

本报记者 彭训文

2017年10月11日06: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两次单臂转体、后摆转体180团身后空翻两周下……10月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体操世锦赛高低杠比赛中,17岁中国小将范忆琳以一套难度分世界最高的动作惊艳全场,并以15.166分、高出亚军0.066分的成绩蝉联该项目世锦赛金牌,帮助中国女子体操实现了该项目世锦赛四连冠。

  从6岁在上海市虹口少体校结缘体操,到15岁走进国家队,再到笑傲世锦赛、失意里约奥运会,在辉煌与低谷中,这个为大场面而生的小姑娘用刻苦努力和坚强意志,开启了新征程。

  

  高难度动作实现卫冕

  “我一直没有去看对手的分数,就是让自己保持冷静和专注。”决赛场上,范忆琳的面部表情一直保持平静。

  决赛的争夺异常激烈。比赛中,俄罗斯选手耶列米娜、伊莲科娃分别拿到15.1分和14.9分,欧锦赛冠军、比利时选手德瓦尔勒也得到15.033的高分。其中耶列米娜和德瓦尔勒的动作难度达到了6.3,这个难度系数与范忆琳在资格赛使用的动作相同。

  狭路相逢勇者胜。虽然还处在全运会后的疲劳期,范忆琳和她的主管教练王群策商议后,决定拿出难度高达6.5的动作,其中包括以她名字命名的新动作“范忆琳下”(后摆转体180团身后空翻两周下)。

  最终,范忆琳虽然在下法上动了一小步,但还是以15.166的高分夺冠,成为继程菲之后,中国第二位蝉联世锦赛单项冠军的女子体操运动员。

  这个宝贵的冠军,让范忆琳如释重负。2015年的格拉斯哥世锦赛上,由于规则原因,范忆琳与科莫娃、斯皮里多诺娃、科西安4人并列夺冠。在去年的里约奥运会高低杠资格赛中,她由于失误没能晋级决赛,留下深深遗憾。这次世锦赛高低杠项目决赛,范忆琳能及时调整心态,走出失利阴影,难能可贵。

  刻苦训练造就“大心脏”

  1999年出生的范忆琳自小在上海生活、读书。6岁时,她被父亲送到上海市嘉定区红卫幼儿园学习少儿艺术体操。同年,她被上海虹口少体校体操队录取,走上体操之路。

  2010年,正在上海体操队带队训练的女队主教练周世平迎来了新一批从各区县选送的小队员,爱笑的范忆琳让他眼前一亮。1年后,范忆琳在全国青年锦标赛高低杠项目的夺冠更是让他印象深刻。决赛前一天,12岁的范忆琳突然开始腹泻并伴随高烧。周世平和范忆琳的父母赶紧将她送到医院输液。结果范忆琳第二天一醒来,就坚持要求上场比赛。

  高低杠是危险系数相当高的项目。比赛期间,周世平一直站在器械边保护,紧张得双手手心浸透了汗水。最终,范忆琳成功完成整套动作,勇夺冠军。

  “当她稳稳落地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个小姑娘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世界顶尖选手。”周世平回忆说。

  一到赛场,范忆琳总能发挥出训练时的最好水平,让人觉得她是一个为大场面而生的女孩,拥有一颗承受力超强的“大心脏”。然而,这种超强控制力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范忆琳的父亲范炳柱曾是一名摔跤运动员。他回忆说,由于范忆琳腿部力量较弱,需要通过长时间训练来加强,“她的手皮不知道剥了多少层,脚趾头大拇指指甲练得都翻过来了”。正是平时的刻苦训练练就的超强意志力,造就了范忆琳“为大场面而生”的状态。

  勇于突破确保新优势

  此次世锦赛后,王群策在总结范忆琳的表现时说,这个冠军是范忆琳冲击东京奥运会的起点,“我们会帮助她全力冲击东京奥运会。”

  进入东京奥运周期,体操高低杠项目将夺冠规则修改为“在得分相同情况下以完成分决定名次”。同时,规则修改后,6.5的成套相当于上个奥运周期7.0的难度,而范忆琳上个周期的最高成套难度曾达到7.1。对以难度见长的她来说,新规则无疑是一大利好。

  终于“独享”世锦赛高低杠金牌的范忆琳也坚定了继续向“高精尖”发展的信心。“希望回去能发展出更高的难度,东京奥运会将继续冲金高低杠。”范忆琳表示,未来将弥补动作完成质量这一短板,同时在自己擅长的“难度研发”上持续扩大优势。

  而对于中国女子体操来说,经历里约奥运会仅获两枚团体铜牌的历史低谷后,需要更多像范忆琳这样敢于突破的选手站出来。从以往的求稳确保奖牌到如今主动向更高难度发起冲击,期待这样的新面貌和心态能让中国女子体操在东京奥运周期里取得更大突破。

(责编:冯粒、张帆)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