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全民健身

世界无限大 前路在脚下——从传播者到实践者

2016年07月22日08:15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世界无限大 前路在脚下——从传播者到实践者

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紧张的工作之余,很多人走到户外,或徒步于风景秀丽的山间,或奔跑在车流不息的街道,用各自的方式完成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今天为您带来一位健身达人的点滴感悟。他和小编一样,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他说,自己开始系统跑步锻炼后,半年时间瘦了十斤,他就是新华社北京分社高级记者首都媒体跑团领队汪涌。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新媒体专电 从事体育报道近三十年,过去都是报道别人,近几年来,在仍然保持高密度的体育报道工作的同时,融入到践行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吸引了身边许多同行,越来越像一个集健康生活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推广者的复合体,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体育从里到外的魅力,对体育报道的深度和温度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团队意识更强、健身理念更健康、健身方式更多,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应当说,小时候留下的好身体,是我参加工作后陆续小三十年高强度工作的一大基础,这个老本一直吃到近两年,终于感觉到过去的底子消耗得差不多了,身体类似汽车跑了二、三十万公里需要大保养的各种预警信号陆续响起,终于不管愿不愿意,把前行的步伐调整得稍微慢一些,对身体进行补给和调整成为这几年的必然。

过去虽然参加过健身活动,但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2015年开始,真正系统性地投入到健身队伍的行列,两年来,从徒步开始,从最初的徒步六公里都气喘到现在能够顺利完成十公里跑,偶而能够完成半马的跑动距离,尤其重要的是能够坚持每周三次左右的长跑和徒步,陆续发起和组建了首都媒体徒步联队、首都媒体跑团、首都媒体足球联队和篮球联队,不仅为全民健身鼓与呼,而且和媒体同仁们几乎周周都共同锻炼、身心均获得了好的收获。

曾作为演讲嘉宾,从2011年起,连续三届参加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厦门马拉松国际论坛。还两次赴兰州参加中国田径协会组织的马拉松论坛,为马拉松等路跑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鼓与呼。但是一度在厦门马拉松赛上连完成五公里跑都较吃力,是一位典型的坐而论道者。

经过最近两年的系统训练和健身坚持,不仅发起成立了媒体徒步联队和跑团,常年坚持锻炼,已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今年陆续参加北京公园半程马拉松、兰州马拉松、“奥跑中国”等正式比赛中都完成了十公里项目跑。跑步距离从五公里,到十公里,逐渐提升。

发起创办的“最北京”刷二环跑,北京“书香跑”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受到奥运冠军王丽萍、钱红、肖海亮“王者传奇”跑团、首都医师跑团等专业和业余跑者的欢迎。徒步和跑步让大家收获了友谊,增加了路跑运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借助媒体的力量,有效地推广了路跑运动的健康开展,实在是开心。

如果只采访不跑步,就不知道马拉松全程的感受,体验不到跑者的那种快乐与艰辛。想完成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从训练开始,科学跑步是有它自己的规律,包括训练、营养、恢复,都是有规律的。体验马拉松健康的文化,传播这个运动项目的魅力,是发起创办首都媒体徒步联队和跑团想和大家分享的。

徒步和跑者用自己的脚,丈量自己的城市、丈量赛道、丈量所经过的美丽的区域,这种感觉是非常独特的。比如,北京长城马拉松,途经雁栖湖、红螺寺、大片薰衣草种植区域,直通慕田峪长城脚下;比如,“刷”二环跑,沿着南二环,从龙潭湖开始,到天坛、永定门、陶然亭、菜户营……,线路非常经典,跑的时候能感觉到土地的硬度,能看到城门楼、护城河,能够闻到河道旁空气中沁人心脾的花香,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自己所经过的区域。还有京西古道、八达岭森林公园、凤凰岭等徒步活动,都是将人文和健身融为一体,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路跑可以跟自我对话——无论是5公里、10公里或 20 公里,参与者身体都需要从预热,到逐渐进入状态,到最后的肌肉放松,在跟自己的身体对话,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身体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兴奋感,有人说这是多巴胺的作用,它会让人感到自我肯定、自我认可、自我修复,这种感受很难用语言形容。

另外,路跑可以与其他跑者交流,通过跑步交朋友,或者让友谊得到升华。比如,无锡马拉松那天,我们跑团竟然有 6 个人在现场,另外,我们有 3 位跑团的同仁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参加马拉松。成员之间,会有很多的沟通。包括我在龙潭湖跑了一次 5 公里,跑团的不少战友都专程过来陪着我跑。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参加路跑活动,奥运冠军王丽萍、马拉松世界冠军白雪等三次陪我跑完五公里和十公里,从跑姿、呼吸、补水、装备到跑后拉伸等,进行了全程指导,这也是我跑步半年来没有受伤,成绩和能力稳定提升的关键。跑者交流的过程,也是很独特的体验。

跑步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以后每次到不同的地方去,无论是采访大赛、采访马拉松还是旅游,都能让自己的脚去亲自丈量、用五官去充分感受,打开一个全新的看待和分享世界的渠道,让自己的内心更充实。

从单一的报道者变身为参与者后,让报道的内容的视野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温度。例如过去报道了十多届北京马拉松,天安门起跑发枪后,马上就坐摆渡车到终点等候。完全体会不到跑42公里的感受。亲自去跑了以后,就会感受到北马无论是从报名、签到,到安全、急救、补给、奖牌等等每个环节的组织保障,可以感受到马拉松文化是如何渗透和吸引越来越多人的。

现在中国的马拉松除健康的功能外,文化内涵也越做越好。比如无锡马拉松把“美花”结合起来,比如成都都江堰马拉松把大熊猫设计在奖牌里面,武汉马拉松是把黄鹤楼放进去,上海马拉松是把旗袍元素融入进去。马拉松运动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它把健身、健康、文化等衍生产品全部囊括进去,由“互联网 +”带动体育休闲旅游和产品的消费。中国马拉松和路跑运动刚刚打开一扇门,中国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随着资本、各种技术手段的引入以及人们观念上的变化,未来的空间会非常大。我觉得现阶段仅仅是打开了一扇门,未来还有非常好的爆发期。

参加马拉松等跑步运动后,首先是更健康了,每周的训练量,每月的训练量就在那放着;对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有调整。比如,烟自然戒掉了;跑的时候就会关注到很多体征,比如心、肺、腿、骨骼、关节,对饮食也会有所节制,大鱼大肉会尽量少吃,会养成对健康食品的自觉判断。训练中、路跑的过程中,这种健康的理念,一点一点融入意识中,最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跑步以后,休息就会很好,精神状态也会很好,对工作对生活都会带来更正面、更积极的影响;常年保持锻炼,带动家庭成员一起跑那就更完美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路跑软件的普及越来越广,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马拉松模式,让以往枯燥的徒步和跑步变成社区化和时尚化,更具魅力。

让运动健身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帮助自己身心愉悦,提升幸福指数,而不是成为负担,盲目追求运动的极致性。

图片:汪涌提供 编辑:苏斌

(责编:杨磊、胡雪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