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跑步運動越來越熱,大大小小的比賽名額成了“搶手貨”。資深跑者王小異前幾天剛剛花599元搶到了一張“2015崇禮100·超級天路越野挑戰賽”50公裡的門票,其中報名費499元,計時芯片押金100元。該項賽事100公裡項目報名費699元,其中計時芯片押金100元,GPS設備押金200元。對王小異這樣的“深度中毒”的跑者來說,由於賽事密集,報名費加上食宿交通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那麼,有贊助商參與的商業跑步比賽,個人該不該繳納報名費,交多少才算合適呢?
參賽者說▶▶▶
報名費高 錢花得比較值
其實,相比昂貴的越野賽,國內的公路賽報名費並不算離譜。
國內普通的馬拉鬆賽事報名費大體分為120元、80元和60元等檔次,最貴的北馬也不過200元,還有些小賽事報名費在20元至50元不等。如果在國內參賽,除了報名費,交通費和食宿費,兩天下來差不多3000元左右。
一旦出國比賽,開銷就大多了。紐約馬拉鬆外籍參賽者報名費266美元(約合人民幣1650元),波士頓馬拉鬆225美元(約合1400元)。
長距離多日越野賽,報名費更夸張。比如,全球著名的戈壁賽,一場費用在5萬至8萬元,名額還得靠搶。
“國內外差別挺大的。就馬拉鬆而言,國內報名費還是比較便宜的,目前最高的也就是北京馬拉鬆和深圳馬拉鬆,200元,上海馬拉鬆去年是60元,不知道今年會不會漲。大多數馬拉鬆報名費是80元到120元之間。”資深跑友林琨毅近兩年參加了十幾項國內外馬拉鬆。在他看來,國內馬拉鬆賽事組織水平和服務質量都有所提升,因而200元的報名費並不算貴。
“組委會提供的服務挺多的,發你一件跑步衣服,不管什麼品牌,至少超過100元。大多數馬拉鬆組委會還會給選手提供水、功能飲料、獎牌、浴巾、計時芯片等,這些都需要成本。現在在外面隨便吃頓飯,看場電影也得小100元吧。”林琨毅說,國內馬拉鬆很少能靠報名費收回成本。
其實,林琨毅算是不折不扣的“平民跑者”,他不久前參加的一項越野跑通過眾籌得到1000多元費用。“發起眾籌,一方面覺得報名費確實有點貴,另一方面也是好玩。”他說。
林琨毅認為,越野賽報名費高,但貴也有貴的道理,“跑了之后你就知道,這些錢花得比較值,畢竟這是越野賽,組委會提供的服務比城市馬拉鬆要多,難度也更大。單說補給點,把那些物資送到山裡去,難度就不小。工作人員賽前探路、擺放路標,賽后清理賽道,都很辛苦。給參賽者發的物品也很值,跑前一件衣服,跑后一件完賽服,還有獎牌,有擺渡車和按摩等服務。”
旁觀者說▶▶▶
期待上馬 樹高收費標杆
這幾天,上海馬拉鬆的組委會發布一條微信,讓跑友投票決定今年上馬的報名費用,5個選項分別是100元以下、120元、160元、200元和200元以上。
《領跑者》雜志主編譚杰在朋友圈裡轉發了這條消息,並把自己的票投給200以上的選項。在他看來,中國馬拉鬆賽事的報名費還是太低了,他希望看到國內馬拉鬆賽事組委會能把報名費的門檻提高到300元以上。
譚杰認為,目前國內的馬拉鬆賽事從跑者角度來講,更像是一種公益,除了北馬的報名費是200元,很多賽事的報名費都很低,跟免費差不多。“跑者交完錢后拿到的東西都不止50元,僅僅衣服可能都不止。除了衣服和參賽包,賽事還提供一些補給:水和食物,大家參加一個賽事相當於沒花錢。”譚杰指出,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馬拉鬆運動在中國很難發展,“因為組委會很難從這上面賺到錢,之后也不會繼續去搞了。”
2012年初開始跑步的譚杰至今參加了17場全程馬拉鬆,其中包括5場國外馬拉鬆,但他並不願意拿國外和國內的賽事報名費說事。在譚杰看來,隻有賽事不依靠贊助商賺錢,跑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務、才能從跑步中得到的更多。
“對於賽事組委會來講,很大一塊收入來源於贊助商,這導致賽事組委會第一點想到的是如何服務好贊助商,當賽事出現某些缺口時,最有可能的就是犧牲跑者的利益,如果組委會的利潤絕大多數來自跑者,他們第一想到的是如何服務好跑者。”譚杰分析說。
譚杰希望看到上馬能樹立一個國內跑步賽事“高收費”的標杆,“我之所以投上馬200元以上報名費的選項,是覺得一個好的馬拉鬆賽事值那麼多錢。有很多其他賽事收200元,我可能就覺得貴,因為我知道其服務可能達不到。我希望看到組委會通過報名費盈利,而不是從贊助商那賺錢,我想看到一種商業模式的變化。”
組織者說▶▶▶
若無贊助 運營方虧大了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城市馬拉鬆基本是公益性的,政府辦賽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馬拉鬆參與門檻較低,能夠讓更多的普通民眾參與其中,充分領略運動之美、堅持之美,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二是,通過舉辦馬拉鬆賽事,帶動旅游、餐飲、住宿、體育消費等行業的發展,拉動城市經濟。
同時,為了讓更多的普通大眾參與馬拉鬆運動,享受馬拉鬆文化,我國的馬拉鬆報名費始終保持低價,僅為其他國家馬拉鬆報名費的十分之一,但服務模式和內容卻基本相同。
盈方中國時尚體育總監吳洪濤指出,前段時間結束的歡樂中國跑報名費隻佔運營成本30%,“低報名費既有經濟原因也有意識原因,這讓賽事組織難以形成良性循環,服務與價格始終存在瓶頸﹔組織跑步活動的動機無法從跑步本身出發,也就限制了為跑者服務的質量。長期來看,如果跑步活動總是無法從跑步中獲得收益平衡,會制約跑步運動的發展。”吳洪濤介紹說,一項跑步賽事的運營成本包括場租、安保、醫療、志願者、搭建物、補給、選手衣物、演藝等。
據了解,歡樂中國跑的報名總人數達到5500人,報名費分為100元和65元。組委會從中會有50萬元左右的收益,但按照吳洪濤所說,如果主辦方不能從贊助商那裡拿到超過百萬的贊助,運營方就虧大了。
《跑者世界》賽事及市場副總監陸一楊則認為,一般新辦賽事在最初的3年很難獲得資金贊助,所以賽事公司幾乎沒有太多利潤,“現在一般賽事的參賽包裡包含跑服、腰包、抽帶包,計時芯片和號碼布等,加上給跑者上的保險,這些成本大概在70元左右。公路賽事的運營成本相對低一些,如果是馬拉鬆賽事,42公裡的沿途補給、場邊布置、移動廁所的運輸和設置等投入成本將更大,越野賽事還需要來回接送的班車等服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確保賽事的運行。”
■ 界外
北京園博園昨日迎來一場數千人的狂歡,1000名10公裡競速跑和3000名5公裡熱愛跑參賽者一起見証了2015年“奔跑中國”首站北京站的成功開跑。“奔跑中國”是PPTV聚力旗下第1體育首個獨立策劃、組織及運營的跑步賽事。北京站報名啟動僅僅5天后,名額即搶報一空。比賽當天,最受大眾關注的無疑是來到現場跨界領跑的CBA冠軍隊北京男籃冠軍成員吉喆、陳磊、央視主持人於嘉及歌手許飛等文體明星。最終,李子成與金玲玲分獲男、女組10公裡第1名,冠軍獎金是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