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冰雪

一份影響你未來的計劃 北京冬奧會發布了

2020年05月15日08:28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一份影響你未來的計劃,北京冬奧會發布了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北京冬奧會,關我啥事?”如果你不是個體育迷,一說北京冬奧會,也許腦袋上會冒出問號。

15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計劃》發布,這個計劃解釋了——為何冬奧會關乎老百姓生活,影響你我的未來。

可持續性,你我的未來

《可持續性計劃》提出了“可持續·向未來”的冬奧願景,確定了“創造奧運會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典范”總體目標,明確了“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三個重要領域,提出了12項行動、37項任務和119條措施。

有點暈?敲敲黑板劃重點,用一句話說就是——創造更綠色、更現代、更美好的未來。

每一條具體措施,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冬奧延慶賽區所在的海陀山海拔兩千多米。在賽區施工及運營階段,始終注重保護物種多樣性,建設單位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成立了生態環保專職部門,通過就地、近地和遷地等方式保護樹木。

圖為冬奧村施工現場就地保護樹木(北京冬奧組委提供)

該公司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工作組總監梁德棟分享,在延慶冬奧村施工現場,雖然前期已盡量避開樹木,但在實際布置塔吊時,還是發覺有破壞樹木的風險。為此,施工單位專門調整塔吊位置,增加塔吊臂長,增大塔吊型號,不惜為此多費了不少力氣。

為了讓動物自由遷徙,延慶賽區在施工初期控制施工時長、時段和施工強度,並利用橋梁、涵洞等形式形成動物通道。在施工過程中,科研人員在賽區周邊設置人工鳥巢,2019年春天,鳥巢已有過半的入住率。賽區設置的紅外相機,也監測到諸如狍子、斑羚等動物的回歸。目前,生態保護專家、設計團隊正與施工團隊一起,共同實施賽區生態修復工作。

圖為紅外相機監測到的斑羚和母子狍(北京冬奧組委提供)

綠色低碳可持續,是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沒得商量的鐵律。以前,冰上場館制冰使用的制冷劑大都含有大量氟利昂,會對臭氧層造成損耗。經北京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反復溝通,決定在國家速滑館等四個冰上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劑,其他冰上場館也使用對環境影響相對小的新型制冷劑。二氧化碳制冷劑首次在奧運會級別的冰上賽事中使用,將是北京冬奧會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的一大貢獻。

冬奧會全部場館正嚴格按照國家綠色建筑標准進行建設。北京市和河北省研究制定出的《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標准》,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按照“海綿賽區”的理念,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地表水、雨水、人工造雪的融雪水等,經過“入滲、滯留、蓄積、淨化、利用、疏排”的整體化設計之后,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賽區雪道和道路邊坡、冬奧村和停車場等裸露地面,採用土石和喬灌草植被進行生態修復,如一塊巨大的“吸水”海綿,盡量保証雨水入滲。賽區的生活用水在經過處理之后,也用於沖廁、灌溉等。專家指出,在冬奧籌備中的先進理念和技術,經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后,都可以服務於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

可持續性,你我的身邊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位於北京西郊的首鋼園5月9日開始預約游園,游人們三三兩兩,或拍照留念、或跑步運動。北京冬奧組委所在的這座百年工業遺產,因冬奧會實現了火與冰的轉換,正在成為冰雪運動新地標。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將是北京冬奧會的標志性遺產。

北京冬奧會為首鋼老工業園區帶來勃勃生機。圖為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攝影 劉興華)

建設中的冬奧森林公園和賽區遷地保護基地均位於延慶賽區所在地張山營鎮,匯集了從賽區核心區遷移下山的30余種、2.4萬余株植物。冬奧森林公園是張山營鎮“冬奧冰雪休閑小鎮”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這座公園將在當地形成核心公共綠地,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

讓老百姓從冬奧籌辦中實實在在受益,是冬奧籌辦的重要考量。

去年底剛剛通車的京張高鐵,將張家口、崇禮、延慶和北京城區串成一線。把北京和崇禮之間原先三個多小時的車程,縮短為50分鐘,真正讓崇禮雪場成了滑雪愛好者家門口的理想之地。

圖為京張高速鐵路工程總平面圖。新華社發(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崇禮區12.6萬人中有近3萬人直接或間接為雪場服務,成功端起了“雪經濟”飯碗。申冬奧至今,冰雪產業的發展和冬奧籌辦,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崇禮已於2019年5月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冬奧籌辦功不可沒。舉辦冬奧會,對住宿、餐飲、醫療等公共服務提出了高標准,相較之下延慶、張家口地區尚有差距。為滿足賽事需求,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能有同樣的服務保障標准,北京市一方面加快提升延慶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加大各領域對張家口的幫扶力度。

無論交通的互聯互通、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都在加速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於國家戰略。

“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在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施工現場,這一頗具詩意的口號格外醒目。張家口地區的清潔能源將助力北京冬奧會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力全覆蓋,未來每年向北京輸送的綠電相當於北京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而張家口也迎來一次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大發展的機遇……

圖為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航拍圖(國家電網供圖)

許多人對可持續性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常常看到,陌生則是因其比較空洞。但其實,可持續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更綠色、更健康、更協調的生活方式,都是可持續性的體現。

首鋼園區、京張高鐵、可再生能源……都被寫入了冬奧會《可持續性計劃》。這些看似與冬奧關系不大,但都因冬奧而生。未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將受益於此。

可持續性,給奧運定標准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可持續發展處處長劉新平介紹說,國際奧委會高度重視可持續性,其未來的改革路線圖《奧林匹克2020議程》將可持續性列為三個基礎性主題之一﹔《新規范》強調“將進一步提高奧運會交付的靈活性、效率和可持續性”。

作為《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后第一屆從申辦、籌辦到舉辦全過程踐行議程的奧運會,北京冬奧會把可持續性融入籌辦各方面,充分發揮冬奧會籌辦帶動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這是5月8日拍攝的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綜合訓練館“冰壇”外景。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2012年倫敦奧運會首創了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之后的歷屆奧運會都需要通過該體系認証。

而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則給奧運制定了更全面的標准,創造了多個“第一”:是中國第一個獲得第三方認証的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准整合為一體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是第一個覆蓋奧運籌辦全領域、全范圍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

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性咨詢和建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趙英剛表示,《可持續性計劃》既涵蓋奧運會要完成的可持續性工作,還從區域發展和社會進步角度,與冬奧會籌辦緊密結合,讓冬奧籌辦與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得益彰。(執筆記者:姬燁、李麗、汪涌﹔參與記者:牛夢彤、沈楠、王夢、盧星吉、丁文嫻、盧羽晨)

(責編:李乃妍、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