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條件限制,一些受歡迎的項目難以在校園開展

大學生賽事 如何社會辦

陳晨曦  陳  馳

2018年10月25日04: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前,一項屬於大學生的山地戶外挑戰賽在浙江省衢州市落幕。在兩天的時間裡,參賽選手體驗了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車、登山、定向越野、溯溪、叢林穿越、地面拓展等在校園裡很難接觸到的項目。比賽吸引了19所高校的近100名學生組隊參與。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戶外隊隊長丁一鳴已經是第三次參與該項賽事。他認為,對大學生而言,這項賽事兼顧了趣味性和挑戰性,“相信類似的賽事多了,會吸引更多大學生移步戶外,參與到運動中。”

  培養學生運動習慣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攀岩分會秘書長朱江華說:“最近幾年,大學生體質下滑的速度得到了明顯遏制,但距離扭轉這一趨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為了培養大學生的運動習慣,學校都在積極尋找應對之策。丁一鳴說:“我們學校體育部設計了一個名為‘運動校園’的手機軟件。周一至周五同學們跑步鍛煉,會通過軟件計入體育課的成績。因此,平時在校園裡跑步的學生隨處可見。”清華大學從2014年開始恢復新生第一堂體育課,由老師和學生給新生灌輸體育理念,從2017級開始,學校下午4點以后不排課,留給學生鍛煉。

  朱江華認為,大學生群體的健身基礎正在逐步夯實,當下需要不同層級的賽事進行引領,“大學生賽事一般是在校園中舉行,但是受場地條件影響,一些受到學生歡迎的項目難以在校園裡開展。比如山地戶外運動,雖然起步時間不長,但參與學生的數量較多,熱情很高,對賽事的需求很旺盛。”

  由於大學生的運動水平參差不齊,在辦賽時,更需要細化分類,量體裁衣。

  中國大學生山地戶外挑戰賽就設立了甲、乙兩個組,共16個獎項,力求讓每一支參賽隊都能有所收獲。衢州市柯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方慶建表示:“我們在賽事線路選擇、運動項目設置等方面都經過了長期醞釀和精心設計,並將賽事安排在運動氛圍極其濃郁、運動資源非常豐富的靈鷲山國家森林運動小鎮,讓大學生在運動的同時,也能享受人與自然共融的體驗。”來自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參賽學生周棟昊認為:“賽事的難度和距離比較適合大學生愛好者參與,還設立了4個趣味項目,很有新意。”

  積極提升辦賽質量

  大學生體育賽事走出校園,開始市場化和社會化積極嘗試,其廣闊的前景也為人看好。朱江華說:“賽事走向市場,給大學生創造更好的參賽條件,讓大學生有機會到各地去參賽,這絕對是一件好事。依托社會力量辦賽,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和趨勢,盡管現階段並不成熟,但還是要積極探索走下去。”

  既然走向市場,賽事的盈利模式也是必須要解答的問題。當下,政府的支持仍是大學生賽事得以落地的重要力量。方慶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辦賽,吸引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參與進來,也將戶外運動的熱潮傳遞給全社會,讓參與山地戶外運動成為校園內、朋友圈的一種新時尚。借此也讓柯城成為最佳的戶外運動基地。”

  對於社會力量辦大學生賽事的難點,朱江華認為在理念上,“一直以來,大學生賽事並不以營利為目的,如果延續這種慣性,就限制了主辦方的空間。希望大學生賽事能探索一種良性模式,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社會力量參與,提升賽事質量。”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大學生賽事走向社會,僅僅是舉辦地移到校園之外還不夠。社會上專業的項目團隊、豐富的場地資源都應該成為大學生賽事的有益補充。

  世界名校龍舟賽始辦於2015年,社會力量在教練團隊、場地等方面,給中國高校提供了不少幫助,賽事一推出,就取得了不錯反響。此后,類似的高校龍舟賽在各地上演。辦賽者無疑看中了賽事的品牌效應,同時也反映出高校裡並不缺少項目基礎。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水上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在清華大學和福建、浙江的一些高校有所發展。不過水上項目對場地和教練要求比較高,從全國范圍而言,資源還是比較稀缺的。”

  朱江華對此也有同感,“目前體育賽事的發展講究專業化、精細化,僅僅依靠大學老師或者學生已經不夠了。尤其是山地戶外挑戰賽,市場化程度、專業賽事運營程度都相當高,必須借助社會力量。”

  大學生賽事可以利用高校的豐富資源進行組織,成本相對較低,但與此同時也要降低門檻,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以擴大賽事的影響力。方慶建說:“我認為,發展校園體育也是一種教育,體育能在賽事之中發揮育人的功能,是將來大學生辦賽模式著重考慮的地方。”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5日 15 版)

(責編:岳弘彬、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