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足球>>中超

中超“新政”初見成效 

 黃志陽
2017年11月21日07:4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本賽季中超聯賽大幕雖已落下,但外界對中超的討論還在延續,“新政”便是熱門話題之一。今年1月,中國足協針對包括中超和中甲在內的職業聯賽推出減少使用外援的“限援新政”以及增加年輕球員登場機會的“U23新政”,彼時這些硬性規定曾遭到質疑,甚至有人認為這不符合職業足球規律。不過,有道是“風物長宜放眼量”,縱觀本賽季中超,不少U23球員獲得了寶貴的出場機會,且表現尚可,聯賽的吸引力也未受太大影響。基於此,足協有意明年繼續完善並加強上述政策。

關注度維持高位

近年來,中超俱樂部“燒錢”態勢明顯,紛紛砸重金聘請大牌外援,聯賽的受關注度也水漲船高。2016賽季中超現場觀眾總數為創紀錄的580萬人次,繼續排名亞洲第一﹔場均觀眾約2.4萬人,高居全球第六。

本賽季,由於“限援新政”和“U23新政”出台,上場外援數量減少,因此很多人曾擔心中超的觀賞性將大不如前。但據統計,30輪聯賽過后,現場觀眾總數約為570萬人次,場均觀眾2.38萬人,同比下降0.02萬人/場﹔其中單輪場均觀眾最多的是第26輪,場均人數達2.91萬人﹔單場觀眾最多的比賽是第16輪北京中赫國安隊主場對陣廣州恆大隊,當時工人體育場涌入了54018人。

此外,本賽季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平台收看中超的觀眾人數較去年有所增加。比起2016賽季的2.84億人次,本賽季中超的電視收視人群增至3.68億人次。網絡方面,本賽季約有5.49億獨立IP在線點擊觀看中超直播。中超在海外的轉播平台超過20個,覆蓋范圍達96個國家和地區。

上述數據都表明,盡管實行“新政”,但中超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並未“降溫”,在亞洲頂級聯賽中仍名列前茅。

U23球員不乏亮點

按照“U23新政”,中超每隊每場18人參賽名單裡必須至少有兩名199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國內球員,其中一人首發。有統計顯示,本賽季中超16支隊共使用U23球員738人次,總出場時間近4萬分鐘,這兩組數字較2016賽季的223人次、1.5萬分鐘增幅不小。可以說,“U23新政”為年輕球員的成長提供了大賽舞台。

具體到俱樂部層面,河南建業隊、天津權健隊的首發和替補陣容中經常出現多名新秀,前者以7507分鐘領跑U23球員總出場時間排行榜,后者則以5906分鐘列次席。山東魯能、河北華夏幸福等隊在使用U23球員上也比較積極,高准翼、桂宏、劉軍帥等新人進步較快。

本賽季中超,共有5名U23球員出場時間超過2000分鐘,廣州富力隊年僅20歲的中后衛黃政宇出場29次,以2680分鐘居首﹔U23球員射手榜上,權健隊的鄭達倫以6粒進球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賽季初一些球隊為了“應付”新政,往往是開場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就換下U23球員。而到了聯賽下半程,該狀況已有明顯改觀,越來越多的球隊願意使用新人,U23球員也憑借自身努力爭取到了位置,他們的場均出場時間接近70分鐘。

經過中超賽場的歷練,U23球員的技戰術水平和心理抗壓能力也得以提升,韋世豪、高准翼、何超等佼佼者開始在國字號隊伍中挑大梁。今年的U23亞錦賽預選賽,中國隊擊敗日本隊以小組頭名身份出線,正是“U23新政”成效的體現。

升級版“新政”將出爐

當然,有成效並不意味著沒問題。比如“限援新政”規定每隊上場外援數量由最多4人次減至3人次,客觀上導致外援資源閑置、俱樂部經濟負擔加重。鑒於此,中國足協今年8月曾向各俱樂部發出“關於征求《2018年中超、中甲聯賽外籍球員注冊報名人數規定》意見的通知”,並就U23球員新規調整征集意見。根據足協規定,2018賽季中超執行“6-4-3”的外援政策,即各俱樂部全年總注冊外援人數減至6人次、同時注冊4人次、最多上場3人次﹔一線隊注冊球員中,U23球員不得少於6人,其中至少包括兩名U21球員﹔每隊除必須至少有一名U23球員首發外,還被要求整場比賽必須至少有一名U23球員在場上。不難預見,此舉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球隊過早換下適齡球員的情況。

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還透露,明年中超預備隊聯賽將更加規范,要與“U23新政”深度融合,“預備隊比賽必須明確每隊要有至少5名U23球員上場,外援最多隻能上一人。”

有業內人士指出,跟今年相比,明年的“新政”更像升級版,但調整力度不算太大。在著力培養中國足球后備人才的同時,足協也充分考慮到俱樂部的實際利益。另外,下賽季“U23新政”的對象變為199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球員,對這一年齡段球員來說,他們能否把握機會、站穩腳跟,還要看場上的表現。

(責編:郝帥、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