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健身時尚 助力健康中國

——訪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李穎川

本報記者 薛 原

2016年11月02日07: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將有力促進體育產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持續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積極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圍繞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

  記者:怎樣理解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時代背景和需求?

  李穎川:“健康中國”建設為新時期中國體育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也對新時期開展體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挖消費潛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大背景下,體育的產業功能、經濟價值日益顯現,備受關注。健身休閑產業是社會公眾參與體育最直接的領域,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和基礎,是體育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

  大力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有利於普及推廣體育運動、帶動體育產業提質增效,是推動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強勁引擎﹔大力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必然要求﹔大力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有利於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有利於培育中長期經濟增長點、增強發展新動能。

  記者:《意見》的出台,對於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有什麼樣的推動作用?

  李穎川: 2014年10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以下簡稱46號文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確立了體育產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地位。發展體育產業真正變成了部門聯動、上下呼應的系統性工作,體育產業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市場環境持續向好,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引導、社會積極響應、資本踴躍參與的大好局面。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需求相比,我國健身休閑產業發展仍然比較滯后,規模不大、質量不高、產需對接不暢、有效供給不足,還存在著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亟待加快發展。

  2016年,國務院明確將體育與文化、旅游一起列為培育中長期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新動力的重點領域,要求各相關部門做好政策研制,出實招出硬招加以扶持,《意見》由此應運而生。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意見》與46號文件,是深化發展的關系。46號文件是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明確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措施突出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而《意見》則聚焦健身休閑產業領域,以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為目的,以推動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為中心,求深求實,突出問題導向。

  記者:在貫徹落實《意見》方面有什麼具體思路和辦法?

  李穎川: 首先,要將發展健身休閑產業作為體育工作的新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在保障公共服務供給的同時,尤其要重視發展社會關注度高、消費引領作用明顯、投資帶動效應強的健身休閑項目。按照國務院工作部署,近期體育總局正與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共同研究制定冰雪運動、山地戶外、水上運動、航空運動等專項運動規劃和設施建設規劃。其他運動項目也要以產業的思維謀劃發展,以市場的機制配置資源,以開放的理念尋求最廣泛的支持合作。

  其次,要將培育市場主體作為體育工作新的重點內容,激發市場活力。在貫徹落實《意見》的過程中,體育部門要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積極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將體育工作的重心更多地轉向產業培育、市場管理、公共服務,加快推進體育場館改革、職業體育改革、體育社會組織改革,壯大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鼓勵創業創新。

  第三,要將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作為體育工作新的重要抓手,促進產業融合。體育部門要繼續積極與發展改革、旅游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健身休閑與旅游、文化、養老、教育、健康、農業、林業、水利、交通、航空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豐富健身休閑產業的內容,延伸產業鏈條,促進服務業的整體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02日 23 版)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