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體育文化需更多定力(體壇觀瀾)

范佳元

2016年10月27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體育文化的涵養不是朝夕之功,發展體育事業更需要少一點急功近利的浮躁,多一些持之以恆、永不放棄的定力

           

  日前落幕的第一屆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有這麼一個展台,集中展示了全國11個省市的36位徽章收藏者收集的5800余枚奧運徽章,時間跨度從1913年的遠東運動會到今年的裡約奧運會,設計精巧、品類多樣。

  體育徽章在1896年雅典奧運會就已出現,起初僅僅作為辨別運動員、裁判員、工作人員和新聞記者的標志。到了1912年斯德哥爾摩第五屆奧運會,運動員之間開始交換徽章。“嘿,願意看看我的奧運徽章嗎?”交換徽章成了體育愛好者熱衷的活動。

  隨著奧林匹克運動不斷發展,徽章的制作和用途也更加豐富多彩,在奧運會舉辦期間,許多徽章愛好者帶著他們的收藏來到舉辦城市進行展示和交換。大部分徽章都是不出售的,如果你看中了某一款,要用其他的奧運會徽章來交換。一些限量版的奧運會徽章更是收藏家的最愛,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奧運徽章文化。

  小小的徽章,其價值不僅體現於它的“稀缺性”,更在於徽章背后承載的文化元素,以及體育和文化之間的交融關系。一枚以首屆全運會金牌為模型的徽章由於發行量小、年代久遠,目前已成為收藏界的珍品。不僅如此,它所承載的故事更是意味深長,看到這枚徽章,“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仿佛就在耳邊響起。

  以往,中國運動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展示的是國家形象。隨著時間的發展,體育的內涵不斷深化,體育文化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最近兩屆奧運會,從倫敦奧運會的“激勵一代人”到裡約奧運會的“一個新世界”,奧林匹克精神與時俱進,而一直在反映和記錄這些變化的奧運徽章或許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奧運徽章,原本只是一種體育產品,經過百年奧運發展,才作為體育文化現象逐步煥發魅力。體育文化的涵養不是朝夕之功,發展體育事業更需要少一點急功近利的浮躁,多一些持之以恆、永不放棄的定力。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7日 15 版)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