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綜合

曼德拉: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2013年12月08日10:04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曼德拉: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2010年南非世界杯閉幕式,曼德拉坐車環繞球場,這一幕,讓很多人為之動容。

  “無法成為世界拳王”成為了曼德拉人生最大的遺憾之一。

  “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它能鼓舞人心。它能團結人們,它的力量無可取代。”對於體育,納爾遜·曼德拉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位曾夢想成為世界拳王的南非前總統走完了自己 95歲的人生旅程,但他對於體育的熱愛必然會激勵著后來者前行。

  包括C羅、阿裡、伍茲、布拉特在內的體育各界人士都在這兩天通過真摯的語言悼念了這位與體育有著深厚淵源的“斗士”。

  從業余拳手到“斗士”

  “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句曼德拉生前最為人熟知的話並不會隨著曼德拉的去世而失去作用。正如新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近日接受採訪時所言,“曼德拉是一位偉大的人,深知體育能夠架起橋梁,消弭隔閡,展現我們共同的人性。”

  其實曼德拉與體育的淵源要追溯到大學時代。當時,曼德拉的身體算不上強壯,但他在大學時代一直痴迷於拳擊這項講求力量、靈敏、意志和決心的運動。有時候,對著沙袋練習幾小時也不會令他無趣。年逾八旬的曼德拉曾在採訪中把拳擊劃入了自己“一生遺憾”的范疇,“我非常遺憾沒能成為一名世界級拳擊冠軍”。

  “拳擊是項平等的運動。在拳台上,不分等級、年齡、膚色和財富。”曼德拉在其自傳《漫漫自由路》中如是闡釋他對這項運動摯愛的原因。也是從那時起,追求平等開始成為他畢生的目標。

  放下拳擊手套蛻變為反種族主義斗士的曼德拉在44歲時被捕入獄,在獄中累計度過了27個春秋。枷鎖並沒有令他沉淪,體育則成為其斗志的源泉。在那段歲月裡,跑步、俯臥撐、 仰臥起坐都是他強健身體、對抗寒冷的方法。這樣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以及永不屈服的毅力甚至讓他在年過六旬時,還能在監獄跑馬拉鬆。在獲得自由當上總統后,曼德拉依舊堅持鍛煉,直到90歲之后才適當減少了每天早晨的運動。

  那些灰暗的囚籠歲月中,曼德拉也帶領獄友先爭取到了每周半小時的踢球權利並設立了三個級別的足球聯賽。體育在極端的政治環境下展示出了超越政治的一面,囚犯們組隊時,並不以各自的政治派別為依據。

  橄欖球成為團結的紐帶

  比起拳擊足球,曼德拉起初並不喜歡橄欖球,因為在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橄欖球是白人專屬運動,是他發自心底所痛恨的東西。但為了國家,他常常放下過去留下的傷痛,帶領著人們尋求和解,這一努力也延伸到了橄欖球賽場上。1992年8月,綽號“跳羚”的南非橄欖球隊在約翰內斯堡埃利斯公園體育場與新西蘭隊比賽,非國大和白人改革派政府原本希望這場比賽能成為種族和解的儀式,但結果體育場裡充斥著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舊國旗和舊國歌聲。這場比賽后,曼德拉在非國大全國執委會上說,“橄欖球一直是種族隔離制度在體育界的象征,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借助體育實現自己的目標———重建國家,培育並促進通往國家和平穩定的觀念。”

  三年后,曼德拉已成為南非總統,而當時的橄欖球世界杯也成為南非體壇和政壇的裡程碑。在世界杯賽前夕,曼德拉接見了白人隊長弗朗索瓦·皮納爾,激勵他為南非而戰,而皮 納爾也在全世界面前親口許下了為總統奪冠的承諾。每場比賽前,這支白人球員佔絕對多數的國家隊高唱原本隻屬於黑人的新國歌《天佑南非》,並最終奇跡般地打入決賽。曼德拉在橄欖球世界杯決賽上見証了南非隊的奪冠,最終將獎杯交到了皮納爾手中。這一舉動被解讀為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作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個黑人總統,他代表著受到種種剝削壓迫的多數人群,在那一刻他參與到了一項受到少數人群白人鐘愛並投入的體育運動中。

  用足球讓世界聚焦南非

  隨著種族隔離制度的解除,南非也重新被國際社會所接納,並有機會承辦許多重要的國際體育賽事。在成功舉辦了1995年橄欖球世界杯、1996年的非洲杯后,有關南非的積極畫面 也被傳遞到了世界各地。這也使得日后舉辦世界杯等全世界最盛大的體育賽事,成為了一種可能。

  作為國父,曼德拉親自前往蘇黎士為南非申辦2010年世界杯做最后的拉票。他請求投票的人們將主辦權當作禮物送給他的祖國,慶祝他們獲得民主10周年。這段充滿激情的演講起到了決定勝負的作用。因為,沒人能對曼德拉說不。由此,南非成為了非洲大陸第一個迎來足球頂級盛宴的國家,這一成就非同凡響,因為在申辦成功的這一刻,這個國家重新融入世界體壇僅僅十多年。

  南非舉國歡慶的日子,對於曼德拉並非都是美好的記憶。他13歲的曾孫女澤納妮在一場為世界杯造勢的音樂會后因車禍喪生,他也未能按計劃出席南非隊與墨西哥隊的揭幕戰。2010年7月11日南非世界杯閉幕式,曼德拉一身黑衣,裘帽覆耳,坐車環繞球場,他展露溫暖的笑顏,向人們揮手致意,他振作精神強壓痛楚,讓耳邊的歡呼聲帶走眼中的熱淚。

  無論如何,這位偉大的斗士還是被體育界所懷念,還有一座以他命名的體育場矗立於他的家鄉伊麗莎白港。當然,還有他對體育的解讀也留在了人們的內心,成為人們汲取力量的源泉——他相信體育可以讓人平等,可以重塑人的精神,可以讓任何人獲取年輕的力量。(朱軼)

(責編:胡雪蓉、張帆)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